1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原则,从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看,其思想源远流长。生命是人类最宝贵的,没有了生命,说什么建设祖国也是假的。21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万人左右,受伤50多万人,数十万人成为伤残者,死伤人数居世界第一位。交通事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如果我们还不及早想办法,让交通事故得到控制,否则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其中行车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由于番禺地方不算大,小轿车、机动车比较多,所以,在城区里行车要倍加小心。在街头,我们发现盲人走路时,他(她)的“心”始终是关注着脚下。与其说他们是用脚走路,倒不如说他们是用“心”在走路。作为司机,也应该用“心”驾车。有些司机在驾车时,心不在焉,聊天、打手机、思想不集中等,甚至出现超速行车、闯红灯等违章行为,这些举动都是危险的行车信号。用“心”驾车,小心谨慎,会给司机带来莫大的福分。心中有“安全”二字,集中精力、遵守交通规则,自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司机朋友,请你用“心”驾车,要知道,用“心”驾车,用“心”就有了安全的保障。驾车也应像盲人走路那样,“心”与脚同步,才能步步踏实,一路平安。
另外,由于步行没注意安全而造成交通意外的问题也非常严重,死伤人数不过与行车者。走在大街上的人们,大部分都没有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往往就是这样,忽略了这一点,为了贪图方便,过马路时不走斑马线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虽说是步行,但还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过马路时要谨慎小心,不要贪图一时的方便,不走斑马线,而毁了自己的生命。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而生命却是短暂的、有限的,但是否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遵守交通规则,关爱生命!
2
以人为本,诚信为根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时代前进的结论。诚信为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永不褪色的箴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合,而诚信是人的根本。
人生在世离不开吃穿用度,安居出行,旅游娱乐,精神享受,乃至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等。因此人的种种需要,各行各业便由此催生,为人们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服务。人为自己的生存而建设创造又不断享有和享受着各行建设创造的结果,世界在人的改造中变得绚丽夺目,社会在人的创造中呈现勃勃生机,人的需要也因此而变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人又是一切劳动成果最终的和最有价值的评论者。在人的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中,世界与社会不断地向更高,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人类幸福生活也不断得到提高,因此不论是思考还是行动,人既是主角,又是最终目标,以人为本是一切思考和行动的关键。
以人为本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然而我看到的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当人们需要呈现丰富和多元化趋势的时候,许多思考和行动却显得滞后,还停留在过去人的要求层次上,准以满足现在人的种种需求,而掌握一定能力的人,有的是从个人,小部门,小集体出发,想当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为了局部利益而牺牲了国家利益群众利益,还有些人为了工作而工作,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以至脱离实际,见物不见人,凡此类都不适合以人为本的要求,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甚至是与以人为本的理念背道而驰。实现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坚持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而不是以个人小部门为本,满足人们的需要是现实的,适时的,以人为本是我们一切思考和行动的落脚点和最终出发点,因此,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对广大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和地位的肯定,又是一种价值取向,还是一种思维方式。肯定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地位,我们就努力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部门国家的利益,眼前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做到权为人民所用,情为人民所系,利为人民所谋,我们要讲究处处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乃至依靠人,塑造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三杯吐然诺,五岳到为轻”一句话说出了诚信的重要性。诚实守信是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准则。这不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家长教育孩子的准则。从古至今,诚实守信这一话题的故事可谓举不胜举感人至深。
纵观当今商海却使人叹息,一些小商小贩,到处骗人不讲究诚信,以至于诚信这个词失去了他原有的光泽,更有甚者,在2000年的高考作文中写到,如果我身背着金钱,友情,诚信……等多个包裹过河的时候,如果有选择让我丢弃一个。他首先丢掉的是诚信,因为现在的社会尔与我诈,诚信已过时了。我不禁为这为考生的想法感到可耻,因为他忘本了。其实这个社会的诚信一点也没有褪色,不信你看看自己的周围,哪位同学老师失信于你了?哪位大商家老板不是以诚信待人的,那些失信于你的小人和伪君子都会受到惩罚的,并且会被社会抛弃的。诚信,我们永远的朋友!
如果说人是整个社会的基石,那么诚信则是一块一块的砖。如果想筑一座社会大厦,人与诚信缺一不可。以人为本,诚信为根是人民的本质需求。社会的根本所在。
3
以人为本方是发展之道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城市管理与人民利益的冲突日益凸显,各种“暴力执法”“暴力抗法”的事件层出不穷,城市管理似乎走进了一座“尴尬”的围城:要管理就会与百姓冲突,不管理就会使城市陷入混乱无序。最近郑州拆除全市的报亭的这一做法恰恰又是“围城”的一个体现。
城市化下的城市管理与时俱进,这无可厚非;但急于求成,不考虑百姓利益的管理方式注定会被百姓鄙弃,连公众的认同都无法取得,又谈何贯彻实行,收到成效呢?由此看来,以人为本方是城市管理者的“突围“之计,也是真正的发展之道。
以郑州拆除报刊亭为例,当地政府的这一做法明显没有做到以人为本。诚然报刊亭的占道经营不利于城市管理,可也没有必要简单粗暴地拆除了事。经营报刊亭的都是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人,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中低收入阶层群体,是我们必须给予关注和帮扶的弱势群体。而如今他们赖以生存的报刊亭被强制拆除,生活来源被硬生生地掐断,又有谁来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关心他们的生存状况呢?如果当地政府决策之前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征询市民的意见,或许会有更多的解决办法,例如将这些个体户集中起来,由政府安排地方统一销售报刊书籍,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这样一来,管理取得成效,百姓也乐于接受,双方各取其利,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实地考察,科学调研,城市管理者也应将目光放在人文建设上,满足百姓的文化需求,不要只把目光盯在经济指标上。报刊亭的存在,有利于人们读报看报,本应大力支持。现在为了整齐划一的城市面貌,强制拆除,也拆走了一片文化生态区。何不拨出财政资金或是与企业合作,将这些报刊亭成为郑州的一张新名片,成为郑州文化建设的又一个至高点呢?
当然,拆除这些报刊亭也自有政府的考量,例如前文提到的不利于管理等因素。普通民众也应对政府有利于城市建设的政策表示支持,不能只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公然与政府对抗。
城市建设是一个难题,管理者只有以人为本,从百姓利益出发,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才能带领人民建设一个和谐美丽的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