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昌硕故里游
早上一起一一床一一,我立刻穿好衣服,洗脸,刷牙,心情激动极了,因为今天我要以小记者的身份去参观我仰慕已久的大艺术家——吴昌硕的故里。
为了了解这位艺术家,我上网查了一下关于他的生平介绍。吴昌硕,1844.8.8-1927.11.29,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等等,汉族,浙一江一湖州人。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吴昌硕的艺术别辟蹊径、贵于创造,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那么这位大艺术家曾经生活成长的故乡到底是一番什么样子,带着这个疑问我登上了小记者大巴车。
这一路上青山绿水,我们的车子似乎在绿色中穿行。车内却闹翻了天,有的玩平板,有的聊天,还 有的在自言自语。虽然很吵,我专心致志的看着车外的美景,陶醉在这一片绿色中,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醒来时,发现车子已经到了目的地。下了车,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许多徽派建筑,庄严壮观,正对面就是吴昌硕诞生和成长生活的地方——吴家大院。走进去,一看,里面比我想象的要大的多。我先去看了后花园,那里景色优美,空气清新极了,让我闻到了艺术的味道,吸引了许多小昆虫前来嬉戏,院子里一些石桌,我想这应该是吴昌硕休息和赏景的地方吧。坐在石凳上,我仿佛看到这位艺术家在挥毫作画。
接着,又参观了内屋。这里可比当时别处人家的房子要“高大尚”,安静舒适。楼下是客厅和吴昌硕父母的卧室,朴实也不失华丽。上楼时,老师对我们说六个六个轮流上,应为楼梯是木头的,很容易塌,我们一群小记者登上二楼,这里是吴昌硕学一习一和睡觉的地方,当时应为没有足够的纸,所以他用石头当纸练一习一书法,写完后墨汁干了,就可以重新练一习一了,在这里让我看到了一位勤奋苦学的艺术家。
这里的工作人员王老师告诉我们,吴昌硕29岁订婚,他的妻子叫章氏,在战争中得病死去了,吴昌硕每天睡觉都梦见她的样子所以专门为她雕刻了一幅吴昌硕梦见她的样子。
他曾因雕刻,左手无名指受伤,直至腐烂,他也没有放弃雕刻。他17岁战难,亲人几乎死光了,全村也就只剩25人,他与父亲逃难、相依为命,但是却从没忘记学一习一。王老师的介绍让我对这位艺术家更增添了一份敬畏之情!
一天的采访参观很快就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在回家的车上我暗自下定决心,要向吴昌硕学一习一,争取成为一个和他一样伟大的人。
相关文章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