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诚无信,何以立足于天下
当今的社会,科技的发展无疑称得上是日新月异,但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背后,人们似乎也同时失去了一些东西——那便是诚信。
有这么一则历史典故:西周时期,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一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便很是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了周幽王,至此,西周宣告灭亡。
然而,同样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带的400年以后,却是发生了一件截然相反的故事: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并最终统一了中国。
这两件一性一质大相径庭的典故却发生在同一个地点,这无疑是戏剧化的,但是,在笑过之后,我们是否又能有所感悟呢?——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由此可见,“诚信”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能看到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严守诚信的原则,却也能发现不少人违背良心,违反诚信。但在如今的社会中,占了绝大多数的却是后者——在熙熙攘攘的大马路上,你是否会经常看到路边的一些尽管有手有脚,却依旧乞讨的人?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你又是否能常常发现一些考生在监考老师的眼皮子底下,若无其事地在课桌内翻开书本?而在一些城管明令禁止摆摊的羊肠小道中,你又是否能发现一个个贩卖水果,蔬菜的摊位公然占领着那条小道呢?这些数不尽的例子,无疑都是对诚信的背叛!而这些例子的影响不管是对自己还 是他人无疑都是负面的。
在2014年的春晚中,曾有一个令我眼前一亮的小品——那便是《扶不扶》。这个小品极好的诠释了诚信这两个字的含义——如果人人都能有一颗诚实守信的心,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会不再见到那些勾心斗角,善玩心计的人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当然,上文中的例子并不意味着人们完全忽视了诚信——恰恰相反,随着越来越多“无诚信” 事件的出现,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诚信——现在流行的银行信贷“便是很好的例子——所谓的银行信贷,就是银行将部分存款暂时借给企事业单位使用,并在约定时间内收回并收取一定利息的经济活动,这也是对人们诚信的考验;而所谓的“信用卡”更是如此——信用卡是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账单日时再进行还 款。这就更加考验了人们的诚信度。
诚信,是一座驾在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诚信,是一把打开他人心门的钥匙。一个人有了诚信,才能立足于社会;一家企业有了诚信,才能在立足于市场;而一个国家有了诚信,方能立足于天下!——但若你无诚无信,何以立足于天下?!
国歌中有那么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然而今天,危险并不一定是在战时,而是在于公民的诚信问题。善良的人们啊,让我们牢记孔子的教导:“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相关文章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