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故事大全 > 成语故事 >

不教而杀

【拼音】bù jiào ér shā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56岁的孔子担任鲁国的大司寇,他上任时颁布了三大法令,实行实价买卖,男女分道而行,款待外国人。当时少正卯出来反对被抓,手下问孔子杀不杀,孔子一向推行“仁政”,主张教育,认为“不教而杀谓之虐。”就把他抓入牢中。

【出处】不教而杀谓之虐。

《论语·尧曰》

【解释】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不教而诛

【反义词】谆谆教诲

【成语例句】

◎ 儒家谴责法家"不教而杀谓之虐"(《论语·尧曰》),道家认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法家管理者为了维持尊严和秩序,求助于铁面无私、寡恩惨淡的奖惩制度,求助于强化军事力量和国家机器。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平易近人 疲于奔命 披坚执锐 赔了夫人又折兵 排难解纷 旁观者清 牛鼎烹鸡 马革裹尸 贫贱之交

推荐热门

马革裹尸 牛鼎烹鸡 旁观者清 排难解纷 赔了夫人又折兵 披坚执锐 疲于奔命 平易近人 垂头丧气 贫贱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