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600字(一)
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一性一。今天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一精一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一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为人师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一性一。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一爱一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现在好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习【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玖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一操一,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一精一神的发扬。
三字经读后感600字(二)
【三字经】这代历史书,相信大家都看过吧,【三字经】可是一本悠久的古代书啊!它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读完三字经后,还要透彻理解它们的意思,这样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
三字经的每一个,每一行字,都在讲述着一个个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那样,意思就是不能一浪一费光一陰一,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特别是有一段关于古人学习方面的内容: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这六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大圣人孔子曾经把7岁的项橐当作老师,古代圣贤尚且能如此勤奋的学习;宋朝中书令赵普读了一辈子【论语】,做了宰相之后,仍勤奋学习;汉朝路温舒把借来的书抄写在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弘削竹片用来抄书,他们没钱买书,却也如此勤奋;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一腿,他们都没有老师,但能自觉学习;晋朝车胤晚上用捉来的萤火虫当作灯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看书,他们虽然贫困,却没有因为点不起灯停下学习;汉朝朱买臣一边砍柴一边读书,隋朝李密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们尽管劳累,却不放弃学习。
在读懂了这一段后,我非常感动。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书本都是崭新的,爸爸一妈一一妈一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所没有的。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有刻苦、努力学习,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三字经】里还有很多哲学故事,给我们树立了许多榜样,告诉我们很多深刻道理,让我们受益无穷!
三字经读后感600字(三)
驹“三字经”最早的记忆,停留在小时候父亲的口头禅“人之初,一性一本善”上。那会少读私塾的父亲只提到了“人之初,一性一本善,一性一相近,习相远”这几句,其他的就不得而知了。后来上学,在学校里学习过许多“之乎者也”之类的文言文,感觉很枯燥。虽然也能从中收获一些做人的道理,但在浅薄见识的制约下,很难体会到古文学习的深远意义和其中乐趣。
我读“三字经”时,是在为人母亲自觉父母学习是硬道理为教儿子知书明理才跑到书店看到了各种各样版本的“三字经”。静下心来字斟句酌时,才禁不住为中国古代的语言而赞叹——
【三字经】确实是一本“千古奇书”。(www.sbkk8.com)只用了一千多字就概括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教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和经典传说故事,广泛生动又言简意核。
"三字经'开篇首句就是“人之初,一性一本善”蕴意深刻,发人深思。孩子天一性一都很好,关键在于父母和老师怎么引导。“昔孟母,择邻处”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一性一。曾经看过一个博友的文章“春来草自青”。他说“春”是学生的身心和学习成绩;春,则是家长和老师们给孩子酿造的宽松、温馨、和谐、宜人的心理环境。”自古就有“龙生龙,凤生凤”的说法,其实说的就是培育孩子的环境。“苟不教,一性一乃迁”如果孩子生下来父母给不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他本来是“善”的一性一也就“迁”走了,取绝代之的是父母固有的一种思维和生活方式了。
“首孝悌,次见闻。”写出了要孝敬父母。这是做人之本。要孝敬父母,自己就要刻苦学习,从尊敬身边的朋友开始,培养自己的一爱一心。友善对待他人,不计较个人得失,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和欢迎。“知某数,识某文”写出了要能文能武,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每一个小学生,犹如一块璞玉,玉不啄,怎成器?我们应该立鸿鹄之志,刻苦学习,长大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字经”真是一部"袖珍百科全书”,可谓字字珠玑,蕴义深刻,早读早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