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假设是“碰撞说”。这种假设认为,在火星、木星之间的区域,原来存在着几十颗类似谷神星、智神星大小的“中介天体”。由于它们的轨道杂乱分布,在漫长的岁月中互相发生猛烈碰撞,碰撞碎裂形成了千万颗小行星,而最早发现的四颗小行星则是碰撞事故的幸免者。
近20年来,关于小行星起源的假设又有了新的发展。新的观点认为:小行星有与大行星一样的形成过程,是从同一块“原始星云”中脱胎而出的,只是大行星发展比较完全,小行星由于各种原因中途“流产”了,未能“发育”完全。小行星带与土星环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类比的。这些假设都从某些方面解释了小行星的起源,但又都存在很多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天文学家认为:小行星的起源是太阳系起源问题中不可分割的一环。这些小天体是太阳系中珍贵的“化石”,它们记载着行星形成初期的信息。